3 月 11 日,新城控股发布《2025 年 2 月份经营简报》,数据显示,2 月新城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 19.59 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51.28%;销售面积约 27.06 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 52.54% 。而在 1 月,新城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 10.17 亿元,比上年同期大跌 72.45%;销售面积约 11.56 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大跌 77.44%。总体来看,今年 1-2 月新城控股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 29.76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61.41%,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 38.62 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 64.32%。受市场低迷、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前两个月新城控股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均缩水超 60%,引发市场诸多猜测。从披露数据中,我们能探寻到其销售下滑背后的一些关键因素。
土地储备结构失衡埋下隐患
自王晓松接管新城控股帅印后,公司发展策略发生重大转变,尤其在买地方面直接踩了急刹车。近两年,新城控股几乎未在公开土拍市场增加土地储备。这一策略虽降低了在高溢价土拍时期买地的风险,却给土地储备结构失衡埋下了隐患。
公开资料显示,新城控股在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仅占总储备的 4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剩余 60% 左右土地储备均位于三四线城市。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三四线城市市场活力与购买力相对不足,新城控股在这些地区的住宅市场难以取得较好的销售成果。而且,三四线市场调整力度更大、去化周期更长,不仅加剧了公司储备土地贬值风险,带来资产减值压力,还让公司错失了高潜力市场,进一步拖累销售业绩。
频繁人事变动冲击销售业绩
新城控股销售业绩下滑或许与近期频繁的人事变动存在关联。2 月 19 日,新城控股内部发文宣布免去毛峰副总裁职务,同时解除其兼任的地产开发事业部苏皖大区总经理职位,由庄金龙接任。这是王振华回归新城以来,离开的第三位高管,前两位分别是新城控股副总裁倪连忠和商业管理事业部原华中区域总经理袁欣。
毛峰是新城控股的元老级人物之一,自 2002 年加入公司,从常州公司基层起步,历任苏南区域总经理、地产开发事业部副总裁等职位,2021 年随大区合并转任苏皖大区总经理,同时兼任集团投资与产城业务负责人。2021 年,新城控股住宅与商业开发事业部全面合并后,毛峰职权被大幅削弱,尽管保留头衔,但仍面临资金压力与业绩下滑的双重压力。2024 年,新城控股再次调整区域,沪苏大区并入江苏、西南大区也并入西北。江苏作为新城控股的发家之地,在长三角一带项目储备最多,过往业绩公告中,江苏的销售业绩一直领先其他区域。毛峰的离职,直接影响到新城控股的销售业绩。2024 年前两个月,江苏区域的销售金额为 23.3 亿元,而 2025 年前两个月,江苏区域的销售金额仅有 9.23 亿元,业绩缩水达到 60%。
尽管 2 月份新城控股在商业运营录得总收入为 11.27 亿元,但销售额的大幅下降必然降低企业的流动性。在土地储备结构失衡与频繁人事变动的双重影响下,新城控股未来之路充满挑战,如何调整策略、优化土地储备结构、稳定内部管理,将成为其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