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创新:建筑师的设计思考

2025-09-12 09:46来源:中国网

  建筑设计不仅是一个满足功能需求和美学要求的过程,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通过设计元素、材料选择和空间布局等方面,传递着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记忆。这种文化和记忆的传递,不仅可以强化人们对于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增加人们对于空间的归属感。这种对于社会和个人心理的影响使得历史记忆的传递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历史记忆的传递是建筑设计师张艺凡(Yifan Zhang)的一个重要实践课题。张艺凡是一位拥有国际视野和丰富设计经验的杰出设计师。他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曾就职于国际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CallisonRTKL,浮堤艾等。他独特的设计哲学和对设计的追求和探索,赋予了他的作品独一无二的生命力。他参与的诸多项目都从场地现状、原有建筑和原生文化出发,通过建筑这种表现形式延续了项目独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位于上海的云心科技中心原址为彭埔机器厂,这一工业遗存曾在上海的城市工业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见证了城市制造业的发展与辉煌。随着时代变迁,原有厂区逐渐老化闲置,但厚重的工业空间与独特的结构体系仍具有极高的文化与更新价值。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并未采取传统的拆除重建模式,而是秉持可持续与文化传承的理念,充分利用原有旧建筑的结构与空间。通过保留大跨度厂房的钢结构骨架、外墙肌理和空间尺度,项目延续了场地的历史文脉。同时,设计以现代化的立面系统、绿色节能技术和灵活的功能布局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能够满足当代科创产业的多样化需求。内部空间被重新规划为开放共享的创新办公与研发平台,为初创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协作与交流的载体。这一改造不仅在物理层面实现了旧厂房的更新,更在文化和社会层面完成了从“工业遗产”到“创新载体”的转型。云芯科创中心因此成为上海城市更新实践中的重要范例,展示了旧工业遗址如何通过设计再生,转化为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也诠释了可持续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再利用的深远意义。这个项目受到了业主及社会的广泛认可,荣获了缪斯设计奖的金奖,A‘ Design Awards的金奖以及IDA设计奖的银奖。

  除此之外,张艺凡还对建筑在历史记忆传递方面进行了乌托邦式的思考。随着海底石油资源的枯竭,近些年来全球各地出现了大量被废弃的海上钻井平台,拆除这些构筑物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与金钱,而且还会对海底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的海上构筑物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张艺凡带领的设计团队创新性的提出“海上城邦”(Oceanic City-states)这个设计概念来应对这一挑战。设计提出利废弃的石油钻井平台建设海上城市来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土地资源匮乏。废弃的钻井平台将会被改造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微型城市。太阳能板,风力和潮汐发电机组为社区提供能源;雨水收集及海水淡化为社区提供用水;垂直农场、海上牧场及水下渔场为社区提供食物;垃圾回收与降解,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维持着人与海洋生态的和谐共存。为了保存人们对于原有钻井平台的记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平台中心的钻井塔被保留了下来,成为这个建筑的精神堡垒,时刻提醒着人们这个海上巨型构筑物的过去。这个饱含记忆的零耗能、零污染的海上乌托邦提案获得了YAC主办的“钢铁岛屿”(Iron Island)竞赛的决赛入围提名。

  遵循历史传统在一些时候是对建筑设计的一种限制,但在更多时候给设计师们提供了设计的灵感。在Volume Zero举办的Treehouse 2024 competition中,张艺凡就从当地的传统建筑中受到了启示。设计场地位于葡萄牙南部的Alentejo, 该地区不仅以辽阔的自然景观著称,更以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文化身份成为建筑研究的重要语境。作为罗马、摩尔与基督教文明交织的地带,阿连特茹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建筑传统:白色粉刷的民居、蓝或赭色饰边、厚重石材与简洁几何形态。这些建筑既回应了炎热干燥的地中海气候,也体现了“朴素坚韧”的文化价值。与此同时,当地非物质遗产——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名录的“坎塔·阿连特雅纳”(Cante Alentejano)——进一步强化了人与土地、自然与社区之间的精神联系。张艺凡及其团队受到当地文化的启发,将为一对瑜伽爱好者的房屋设计在位于当地一片古老的松树林的松树上方,采用轻质木结构降低结构荷载,并且充分考虑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使用轻质的外维护系统,为居住着创造愉悦的生活的修行环境。设计并未追求形式再现,而是通过空间体验与材料选择回应在地文化。树屋依托一棵松树而建,强调与自然的共生,这与阿连特茹传统聚落“依环境而生”的逻辑呼应。木结构的轻盈与质朴虽与石材厚重形成对照,却同样延续了“质材真实”与“适应环境”的建造观念。从地域认同的角度看,树屋不仅是休憩空间,更是文化记忆的容器。登临其上可俯瞰田野与林木,形成“守望大地”的象征体验,与阿连特茹人依赖土地、歌唱自然的生活方式共鸣。由此,建筑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重新认知地方与归属感的途径。这个向历史建筑学习、与自然融合的空间提案得到了竞赛组委会的认可,获得了荣誉提名奖。

  建筑设计在历史记忆的传递与文化传承过程中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对历史元素的再诠释、对既有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对传统材料与工艺的延续,以及对空间格局与纪念性意向的重构,建筑师能够使现代建筑成为承载和延续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这种设计策略不仅有助于保存文化遗产,还能强化社会群体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从而在社会层面产生深远影响。张艺凡的设计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他在项目中以创新方法将历史文脉与现代功能紧密结合,使空间成为历史记忆、文化价值与当代需求交织的场域,由此展现了建筑在促进文化延续与塑造社会认同方面的巨大潜力。

  (编辑:马星)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