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地产行业依旧在调整周期中探寻方向,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3383.HK)一则人事变动公告,悄然勾勒出这家老牌房企家族治理结构的新轮廓。7月11日,雅居乐集团在港交所公告中明确透露,陈卓雄已由执行董事调任非执行董事,同时不再担任集团副总裁及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这一人事调整虽未涉及核心决策权的根本转移,却被业内视作陈氏家族逐步淡出日常管理的又一重要信号。
作为雅居乐集团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现年 68 岁的陈卓雄的职业轨迹几乎与企业的成长史深度绑定。他是陈氏五兄弟中的长子,自2005年8月加入雅居乐集团以来,便以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的身份深度参与企业运营。在房地产行业黄金发展的十余年间,陈卓雄主导的风险管理体系与统筹协调工作,曾为雅居乐从区域房企向全国性开发商的跨越提供了稳健支撑。那些年,他频繁出现在项目开工仪式与战略发布会现场,标志性的严谨作风与对政策风向的敏锐判断,成为其在业内的鲜明标签。
回顾陈氏家族在雅居乐的治理版图,此次调整实则是家族成员逐步退出管理序列的延续。时间轴清晰地记录着这一变迁:陈氏五兄弟中,陈卓喜、陈卓南早在 2014年就已从执行董事调任非执行董事,逐渐从具体业务管理中抽身;三弟陈卓贤则于 2013年正式告别集团管理层,彻底 “挂印而去”;巧合的是,同年,集团创始人陈卓林的配偶陆倩芳也辞去了所有职务,将家族色彩从核心管理团队中进一步淡化。如今陈卓雄的调任,使得曾经掌控雅居乐发展命脉的家族核心成员中,仅余陈卓林仍以执行董事身份留在管理一线。
截至公告发布时,雅居乐集团董事会的执行董事阵容已呈现出明显的 “职业化” 特征。在仅剩的 3 名执行董事中,除创始人陈卓林外,其余两位均为具备资深行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 —— 他们分别在财务管控与市场拓展领域拥有超过二十年的专业履历,这种架构既延续了家族对企业的最终掌控力,又通过专业化团队提升了决策的市场化程度。
这场人事调整背后,暗藏着房地产行业从 “家族式管理” 向 “职业经理人治理” 转型的共性逻辑。回溯雅居乐集团的发展历程,陈氏兄弟当年凭借地缘优势在华南市场崭露头角,家族凝聚力曾是企业快速扩张的核心动力。但随着行业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治理结构的规范化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从 2013 年开始的系列人事调整,实则是雅居乐在保持家族控股底色不变的前提下,逐步构建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渐进式改革。
7月14日,一位长期跟踪雅居乐集团的知情人士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透露了更多细节:“陈卓雄此前一直是集团事务的统筹者,相当于‘大管家’的角色,涉及投融资、工程管理等多个核心环节的协调。此次调任大概率与身体状况有关,毕竟年近七旬仍承担高强度管理工作并不容易。” 该人士进一步强调,由于集团各业务线条的管理层架构未发生变动,区域公司负责人与核心部门主管均保持稳定,因此短期内对日常运营的影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身份的剥离,被业内解读为陈卓雄淡出具体业务决策的关键标志。在房地产行业风险防控日益重要的当下,这一调整意味着雅居乐的风险管控体系将更多依赖职业经理人团队与制度化流程。有分析指出,此举既能减轻家族元老的工作负担,也为专业团队施展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是企业在风险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的理性选择。
从行业视角观察,雅居乐的人事变迁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房企进入 “保交付、稳经营” 的关键阶段,家族企业向职业经理人治理转型的案例屡见不鲜。这种转型既需要平衡家族情感与企业利益,又要兼顾稳定过渡与改革效率,雅居乐通过渐进式调整逐步完成治理结构优化,或许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截至目前,雅居乐集团尚未公布陈卓雄调任后的具体工作范畴,但其非执行董事的身份仍将使其参与企业重大战略决策的审议。对于这家历经三十余年发展的房企而言,此次人事调整既是对过往家族式管理模式的阶段性总结,也是面向未来市场竞争的一次制度性准备 —— 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周期中,如何在家族传承与专业治理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或许将是雅居乐乃至更多同类企业持续探索的命题。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