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消费常态化 媒体分析香港各大开发商为什么错过了深圳

2024-04-14 10:09:06来源:新房网综合整理

港人北上消费常态化,日前戴德梁行甚至提醒香港商户需要反思消费模式转变,直指港人北上以及内地品牌南下融入香港市场的趋势将会持续。 港人加剧到深圳消费,令本地商场受累,领展日前公布业绩时亦承认,北区居民周末会北上消费,对旗下商场略有影响。

依去年《深圳新闻网》引述的估算,港人单月在深圳消费至少36亿元,问题是,港商港企又能否从中受惠?近日有一篇关于港企多年来在深圳发展的文章,便探讨此一问题。

不乏内地标志性项目

新鸿基、九龙仓、太古、瑞安、新世界、恒基、嘉里、香港置地等香港发展商,在内地发展多年,为何集体错过了深圳?

香港各大发展商,在内地不乏标志性项目,例如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上海国金IFC、上海恒隆广场、广州太古汇等等,上海恒隆广场早于2001年便开幕,可谓奠定了国内名店商场格局,上海国金IFC的苹果专门店开张时,也引起国内一时佳话;据恒隆2023年全年业绩显示,「高级办公楼组合」收入提升 5% ,其增长基础,升幅主要也是由上海恒隆广场办公楼租金上涨所支持,港商于内地的商场投资早有贡献多年。

港商业绩少提及深圳

不过「深圳」过往却鲜见于香港发展商的计划当中,该来自媒体「独角Mall」的文章通过搜索年报业绩的关键词,发现恒隆的2023年报中,「深圳」只出现过4次,九龙仓2023年报只提及过1次「深圳」,而新地虽然提过9次之多,但只是因住宅宣传提及,并非有什么深圳投地大计。

翻查资料,以2023年全年销售额增长计算,深圳有多个重点商场人流增幅超过两成,包括福田星河COCOPark、深业上城、印力中心、龙华壹方天地、卓悦滙、KK ONE等等,很多都是近年大受港人欢迎的购物点,当中以龙华壹方天地增长最强,销售额按年增加46%。 壹方天地是内地企业鸿荣源集团所经营,鸿荣源成立于1991年,属深圳开放改革年代初期的一批新企业,是香港发展商的「后辈」,专注于商业不动产的投资、开发与管理,如今已经是大型综合企业集团。

今天深圳的「好生意」商场,似乎都不是港资营运。

时机与地理不对

根据该文章分析,上世纪80至90年代,深圳「还只是一个正在开发中的小渔村」,就像现在的三线城市,对比上海和北京,时机上可能因此令港商没有选择到深圳;而地理上也构成港商甚少投资深圳的原因,文章认为当时的香港,本就是购物天堂,深圳业务有机会变相影响香港商业项目的发展与消费;至于深圳向来是本地人投地更具优势,特别是华润「一家独大」 ,情况今天也持续,加上招商蛇口、华侨城、鸿荣源等实力强劲开发商,本地的越来越强势,外来的要加入也并不容易。

文章最后引述太古最新称「积极在深圳寻找新机遇」,直指港商似乎开始关注深圳的潜在业务前景,又指新世界即将达成港企「零的突破」,深圳太子湾项目K11ECOAST即将开幕,深圳因此迎来第一个「头部港企开发的高端商业项目」。

港商直接购入商场?

不过,文章却并没有提到港商有直接购入商场的例子,现时港人爱到深圳食买玩热点商场之一的领展中心城,便是领展在2019年初以66亿元代价收购深圳福田新怡景商业中心后的翻新之作,只是今天的深圳商场都估值不菲,以一个华润置地深圳万象城便估值达164.3亿元,是否值得港商手入就是另一条数学题了。

免责声明:本页面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信息的无偿服务;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站内所有内容亦不表明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和借鉴,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购房者参考本站信息,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抓取等,如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

相关资讯